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卖画(1 / 2)

卖画
自改革开放以来, 沪市作为对外交流第一线,外宾一直不少。
五月份, 几位海外收藏家和市博物馆取得联系, 想捐赠一批早年流落海外的文物回国,其中包括两幅白石老人的画,价值高达七位数。
市委领导非常重视, 安排的接待也是最高规格。
现在各单位的状态都属于用车难、买车更难, 想批经费是难上加难,因此一旦有重大活动, 都是包出租车使用。
周杨是此次博物馆接待的司机之一, 一大早就在机场等着。
这活其实还不错, 给的工资高, 事情没多少, 毕竟外宾也不是总用车, 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车上等着发呆。
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
就好比今天,有位收藏家许如山老先生想去书画街转转, 这属于私人行程, 没有接待跟着, 就由他顶上。
周杨对本地风土人情都很清楚, 尤其是书画街, 他领着苗苗来过两次,更是对口, 跟人聊得倒是挺合得来的。
就是到其中一家店的时候, 老板看见他就说:“来拿画吗?”
苗苗是逮谁就送画, 周杨也有一幅,之前本来已经挂上, 谁想到钉子不牢靠,摔了个稀碎,前两天才又拿来重新裱的。
他本来都没意识到这是自己裱画的店,一抬头才反应过来说:“今天先不拿,我这工作呢。”
老板东西都拿一半了,收回去说:“行,那你随时来拿啊。”
许如山今年不过六十,眼睛还是亮的,只瞥一眼,就很感兴趣道:“我看一下可以吗?”
周杨心念一动,这几天他也知道这次的访问团都是些什么人,给苗苗戴高帽子说:“这是我一位长辈家的妹妹画的,她是从小跟国画大师赵千学习的。”
赵千这两个字,只要收藏国画的大家一定知道。
许如山也不例外,更加精神了,说:“这次来,我也是希望能拜访一下赵老师的。他祖父崇山先生的《万马图》,一直收藏在我家中。”
得亏苗苗,周杨还能知道谁是崇山先生,说:“巧了,这孩子倒是临摹过一幅他的《秋山吟》,现在就挂在家里。”
就这两句话的功夫,许如山已经细细端详起手里裱好的画。
画中是一枝红梅,别看简单,想画好可不容易,尤其是一打眼瞧,连花后头的簌簌寒意都透出来,又有春将来的明媚。
说真的,周杨看着就是一枝花,不晓得有什么值得看这么久的,只观察着许如山的神色,心想上年纪的人就是沉得住,也看不出人家到底是觉得好还是坏。
心里替苗苗有些着急,觉得这对她来说可是个好机会。
许如山一言不发,沉默半响,他们做收藏的就是要有一双好眼睛,这画虽然稚嫩,但着实有潜力,以他的预感来看,假以时日,国画界又要出一位大师。
到时候,即使是再稚嫩的作品,也是值大钱的。
他心中有决断,说:“小周啊,不知道你肯不肯割爱。”
周杨当然是不肯的,开玩笑,那可是专门送给他的,送的时候苗苗还说:“你那屋太冷了,聊赠一枝春驱驱寒吧。”
当然,他现在已经不住那四处漏风的破房子了,今年冬天一准不用挨冻,但那也是心意,怎么能给别人。
他摇摇头说:“实在不好意思,这是专送我的,您要是感兴趣,我倒是可以问问她。”
许如山也不强求,说:“行,那劳烦你帮我牵个线,就说我想有意收藏这孩子的画。”
话说得客气,周杨当然应,听到“收藏”眼睛一亮,毕竟人家肯定是拿真金白银来收,心想真是凑巧,苗苗那天还惦记怎么挣钱,这钱就马不停蹄来了。
真不愧是方圆八里投胎投得最好的小姑娘。
他招待完许如山一天,就赶快到方家宣布这个好消息。
这回捐赠文物的事,赵秀云是知道的,电视台还要出一集专门的节目,她对几位收藏家都有基本的了解,提起其中的许如山老先生,更是一清二楚,说:“许家在收藏界很有名,据说手上还有王大人的真迹。“
这些周杨是不大清楚的,只说:“别的不说,要是苗苗第一幅画能被这样的收藏大家买走,将来可不用愁了。”
他就是这么世俗,想到的也只有这个。
赵秀云也是这么想的,跟孩子一说,苗苗当场就点头说:“我听老师说过他。”
毕竟算半个同行,赵老师知道也是正常的,其实他本来都跟人约好,到时候重磅推出晚年收的这个小弟子,不过到时候人家多半是看在他的面子上,不比这样的偶遇来得好听。
更显得学生的真功夫。
赵千转天知道这件事高兴异常,说:“不错,许老师可是收藏大家,花开需有人知道,你这朵是要香飘千里啦。”
他也没想着可以帮衬什么,毕竟这花现在开得自然,勉强说不定就折了,只交代几句让她到时候谦逊一些,毕竟是对着年纪稍长的人。
赵秀云教的孩子,从来都不会差。
苗苗平常不管是什么性格,待人接物都是没问题的。
就是有些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