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虞婳玉>都市言情>七十年代真夫妻> 知识竞赛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知识竞赛(1 / 2)

知识竞赛
忙完乔迁宴, 赵秀云就开始准备新节目。
她这次从香江回来收获颇多,已经列出一二三四五, 写成报告上交, 只等批复。哪怕是她的一言堂,也是需要领导同意的,尤其是这次她想做的动静大, 需要各部门的配合, 没有那么快。
一直到暑假结束,正式的文件才出来。
沪市台要举办知识竞赛的消息一经发布, 轰动全市, 尤其是最高奖有奖金一千块钱和可以上电视这两样, 更是叫人趋之若鹜。
仅在震旦大学举办的初赛就有两千多人参加, 阵仗之大几乎占用学校所有空教室作为考场。
为表示知识竞赛的难度, 题目都是请的各系教授们出的, 上有天文下有地理,改卷之后取前十六名参加节目录制,再决出前三名。
这恐怕是建台以来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 既要保证真实性, 又要保证顺利进行, 不浪费太多录影带, 赵秀云可谓是费尽心机。
跟参赛选手反复强调过流程, 要面对摄像头,要敲铃抢答, 还提前用非正式题目测试过好几次, 才迎来第一次录制。
当天, 为表公平现场坐着不少人监督,毕竟知识竞赛也是考试的一种。
主持人只负责念题目和流程, 题库一共有八千多道题目,各种类型的知识点都有,都是各领域的专家出题,也要求他们严格保密。
说实话,八千多道,哪怕泄题能背下来也很了不起,这种时候只有实力才是硬道理。
因为随机抽选,主持人都弄不好下一道会是什么题目,可能现在问你“东经三十七度有哪些国家”,下面就问你“竹林七贤都有谁”,跨度之大,都叫人反应不过来。
尤其是现在本来就是比谁速度快的时候,不像笔试还有思考的时间。
聚光灯一打,两台摄像机对着,台下又这么多人坐着,没见过什么大场面的,只怕容易慌神,实力倒成其次,要紧的是心态好。
赵秀云抱臂站着,只觉得这才决赛第一场,胜负已经初现端倪。
按赛制,每场从十六个人里淘汰答题最少的两个人,直到最后一场在四个人里选出前三。
但实际上,一场一个小时,只能问五十道题左右,几乎三分二都是由五个固定的人答出来的,分数咬得很胶着。
可见最后的胜利者就在其中。
对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这也有趣味性。
第一期播出的时候,大家都在猜谁是最终赢家。
因为是直播,赵秀云在台里盯完全程才下班,站在广电大楼门口,和不断进出的同事们打招呼,翘首以待等人接。
方海是电视看到一半,先去接孩子,再来接媳妇,一到就很期待问道:“谁是第一名来的?”
赵秀云故弄玄虚说:“你觉得是谁?”
方海都没能看完,只能凭前半场说:“机械厂的陈工?”
这次的竞赛谁都可以报名,毕竟还有这么大一笔奖金吊着,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年纪差也很大。他私心里觉得陈工年纪最大,读的书应该最多最有优势吧?
赵秀云微微摇头,说:“不是,是市图书馆的王管理员。”
虽然年纪不大,但长年累月在图书馆待着,能赢也不足为奇。
这个结果,方海还是满意的,说:“我看他们敲铃这么慢,都恨不得替他们敲。”
明明会的题目,偏偏是敲铃慢,看得叫人心里着急难受。
这种效果,其实对节目来说是好事,起码让大家能抓心挠肝起来,忍不住关心后续。
赵秀云看他这么关注有些高兴,又怕他是为哄自己才这么说的,不敢太期待,毕竟谁也说不好观众的反馈是什么样,只得等明天才能搜集到改进意见,半是不安地回家。
苗苗率先去洗澡,夫妻俩趁着这会功夫说话。
赵秀云真挚地问道:“说真的,你觉得节目怎么样?”
方海觉得挺好的,说:“就是题目我试着自己答,一个都答不上来,怪丢人的。”
笔试的题目难度就没这么大,险些没区分出前几名。
为此赵秀云在决赛上颇下功夫,说真的,居然每道题都有人能答出来这件事也是让她有些吃惊。
答不出来,才是最正常的大多数人,赵秀云拍拍他的肩说:“不丢人的,大家都不会。”
看录制的时候就是,主持人念,也有同事试图在底下悄悄答,根本啥也说不出来,其中可不乏名校毕业的高材生们,可见沪市之人才济济。
方海是一个人在家看,他向来对自己的文化水平不自信,听了松口气说:“你也不会?”
赵秀云老老实实摇头说:“怎么可能会。”
又说几句,苗苗头发湿漉漉从洗澡间出来,说:“妈妈,吹风机!”
还是赵秀云上次从香江买回来的新电器,孩子得以在晚上拥有洗头的机会。
搁以前,不是大太阳出来都不让洗,怕她们受寒,常常是晒得要出一身汗头发才能干。
苗苗站在最享受的就是吹头发的时候,开关一按在客厅里嗡嗡响。
赵秀云给自己兑好水,提上桶进洗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