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虞婳玉>都市言情>七十年代真夫妻> 第一步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步(1 / 2)

第一步
沪市电视台成立至今, 还只是张罗阶段,没什么实质的成果出来, 主要是对第一期节目想慎重一点, 时间安排在中央台新闻之后,每天晚上八点准时播出,节目名称就叫《沪市新闻》, 非常平平无奇, 不过符合风向。
但内容制作上,大家的分歧比较多, 主要第一期是基调, 决定以后是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的关键。
大部分还是赞成主要采访几个大企业, 引进什么设备、有什么新生产。
说真的, 赵秀云不觉得大家会关心这些, 除非你是厂里的员工, 群众关心的就是最俗气的事情,要是想开门红,绝对不能做这些内容。
她为此写了一份五页的建议报告, 台长吴培光还是很重视的。
其实他本人之前负责的也是广播台的事情, 这次是升职, 对“开门红”最在乎的人恐怕也是他, 除他之外, 哦还有赵秀云是自愿分配来的,其他人都是从各单位“自愿”调来的, 都是等着想回原单位, 尤其是从广播台来的几位。
毕竟现在就数广播台效益最好, 尤其是香江那边来的新式收音机,一台只要七十, 还不用票,市里哪怕从前不怎么富裕的人家,现在都用上了。
效益好,福利就多,听说发奖金发到手软,工资根本不止明面上那些,不然大家怎么削尖脑袋想往里钻。
被叫来弄电视台,十个里有八个都觉得是发配。
现在谁不看中央台?就他们这能打过谁,市里五百户人家里,一户有电视,哪怕百八十个人围着看,也就是那台,市场着实不看好。
但吴培光还是想做大做强的,把“唯一”干将的建议反复研究好几天,最终拍板决定说:“就按小赵的思路来。”
赵秀云的建议很简单,就是做一期菜市场节目,采访采访那些劳动人民,看看那儿的菜肉最新鲜,也联合市容管理和工商两个部门,鼓励大家到指定地点摆摊,不给彼此添麻烦。
不少同事对此都很反对,大家觉得电视是比较高端的东西,怎么能拿来拍这些。
不过吴培光做主的权力还是很大的,这儿毕竟就是他的一言堂,反正是摸索阶段,大不了有什么他来担着。
赵秀云倒是挺乐观的,说:“您也不用这么操心,要是有问题,我负责。”
她话说得满,吴培光有些好奇道:“你就这么肯定?”
赵秀云当然肯定,说:“我就是观众啊,再说,我有数据支撑。”
也是她给各大报纸杂志投稿总结出来的,民生的事情,其实才是大家最关心的,她反馈的几次,像下水道堵住,公厕没定时清理,别看都是鸡毛蒜皮狗屁倒灶,老百姓就爱看。
要是用词再幽默诙谐些,街坊四邻聊着天说起来,宣扬得更快,现在也算是太平日子过着,不然还看哪些?
反正不管怎么样,多一个出来背锅的人,吴培光总是放心的,索性放手让她干,打报告、申请的事情都自己做。
有这样的领导,赵秀云真觉得自己几辈子修来的福气,至于同事,她不怎么在乎。
只要电视台好起来,大家自然也会更积极。
她指挥谁,谁倒是都听的,说白大家再不情愿,也要对工作负责,只有主持人韩月玲,对哪里都不满意。
她是首都广播学院刚毕业的学生,专业素养没得说,难得的是漂亮,电视台的人,总是要上镜的,是吴台长杀出重围抢到手的人才。
现在原则上分配工作也看个人,但终究还是讲究一个组织。
韩月玲就想去广播台,知道变成电视台,脸都绿了,工作上敷衍了事,挑三拣四,以为这样就会把她调走。
但她真的长得太漂亮了,赵秀云人生看过最好看的就数她大姐赵秀丽,现在是不得不说,人家远胜她大姐不知道多少,还会打扮,眉毛描得细细的,涂上淡淡的口红,再穿件尖领的小裙子,行走间有淡淡的香气,就这一样,吴台长就不会轻易放她走,毕竟往台前一摆,不知道多少人肯为这张脸放弃看电视剧。
赵秀云也就一直忍着,是到采访的日子才撂脸的。
既然是到菜市场,那肯定干净不到哪,不过谁也不娇气,小摊贩们还非常配合,毕竟能上电视这么光宗耀祖的事情,前一天又特意通知过,换上的都是家里崭新的衣服,连头发都梳得整整齐齐的。
只有韩月玲,明知今天是什么任务,还不知道从哪弄双高跟鞋来穿,从鱼摊前一下没站稳摔倒,大呼小叫的劲,不知道以为是骨头折了,其实根本没什么事。
可她觉得自己有事,娇滴滴叫唤两声,就想改天再来。
先不说今儿一切安排妥当,兴师动众都搞下去了,就为她一人,她哪来那么大的牌面,再说她就是故意的,打好几天前就放出风声来,要跟赵秀云别苗头——因为觉得大家都是刚毕业进来的,凭什么台长只对她委以重任,拉拔得好像她就是领导似的,呸,大家可是同级。
场面一下子僵住,赵秀云脾气上来,问说:“你确定你上不了了?”
韩月玲两道好看的眉毛蹙在一起,眼泪要掉不掉,说:“我都走不动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