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规划(1 / 2)

规划
沪市的冬天, 和首都比起来显得平静很多。
禾儿对雪有些意犹未尽,等这次出门拍的照片都洗出来以后, 四处显摆自己和雪人的合照。
从小到大都爱炫耀, 有点成绩恨不得在巷子口挂横幅。
估计是遗传她爸。
正是正月里要走亲访友的时候,方海跟人聊聊,就得说起去首都玩的事情。
人家肯定得问一句, 怎么好端端跑那儿去啦, 他就得顺理成章说:“嗐,陪老大去参加个比赛, 太远了, 放心不下。”
话赶话, 人家肯定得问说:“参加什么比赛啊?有成绩没?”
就这一通, 不够他炫耀的。
赵秀云都叫他适可而止, 才收敛几分。
方海不是没拿过奖的人, 不然怎么升职,人民大会堂还受过表彰,但孩子的每一点成就都让他万分激动, 考个满分都得四处宣扬, 一点不知道低调怎么写。
也多亏他们父女, 来家里问学习方法的人一下子多起来。
禾儿好为人师, 不管谁来问, 都倾囊相授,恨不得把饭嚼碎给人家喂下去。看看这不藏私的劲, 街坊四邻夸得都快没话夸。
偏偏她是个爱听夸奖的, 加上小麦他们忙着复习, 最近也不出来,便更加卖力地在家开课, 还像模像样弄了张黑板。
家里热闹得不像话,赵秀云有时候回家都被院子里乌泱泱一帮人给吓坏,更别提有的人家一大早就送过来,拿这儿当托儿所,还是免费老师,不占的便宜白不占了?
赵秀云颇是不悦,又觉得禾儿没有这样傻。
果然,很快她就不再这么干,恢复早出晚归的作息。
正月里,忙是正常的,倒没人好意思嘀嘀咕咕,再加上禾儿很快开学。
十四岁的大姑娘,主意更正,功课更多,有时间也都拿来督促妹妹。
苗苗小学最后一学期,得准备小升初考试,关系着她能不能上好中学。
读书这种事情,有时候差一步,就是错一步。
赵秀云改成见天盯着小的。
苗苗很怕自己成绩不好,妈妈把她的画画课停掉,打起十二分精神。
她不像姐姐,小学的时候偶尔还有几次成绩起起落落,这些年来是一直很稳定,开学后连着两次考试,都是第一。
二小也是沪市最好的几所小学之一,赵秀云才放下心来,把自己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毕业论文上。
这学期同学之间聊得最多的就是就业,还有是否读研。
今年元旦,首都发文明确学位制度,开学之后震旦就发了恢复高考以来第一届研究生的招生简章,原则上还是唯成绩论,也要看各教授的意见。
赵秀云也被问过几次,她入学以来一向勤奋、成绩名列前茅、积极参加活动,深得教授们的偏爱,是不少人的心里首选。
她很是犹豫过几天,毕竟还要几年不上班,哪怕现在家里不是很急着用钱也一样。
夫妻俩为此正经讨论过。
方海肯定是支持的,他一想到家里能有个研究生,那是整个人容光焕发,恨不得现在就定下来。
没办法,就是这么喜欢文化人。
赵秀云也反复思考过自己的人生规划,其实她在学术上没有多大追求,读书于她而言,更像是过好生活的手段,觉得自己大概是不配接着往下读,最终放弃这件事。
她追求现实大过于这些,说起来也只是个俗人。
方海觉得倒也称不上什么配不配的,他有的时候也有自己的道理,说:“我入伍的时候,也不是奔着保家卫国,是为吃饱饭。”
老方家穷啊,他人生第一顿饱饭是在部队吃的,人只有吃饱饭的时候才有空想别的,所有的情怀都是后来才升起的。
要是按这套说法,他是不是也不配说保家卫国?
这话,恐怕是赵秀云觉得他说过最有说服力的话,一时竟不知道怎么反驳。
卡壳的样子,让方海有些得意,说:“是不是很有道理?”
他这张嘴,多年来屡屡败阵,真是难得说几句这样的话。
不知道以为他说了什么传世名言,赵秀云多少觉得好笑,说:“嗯,特别有。”
到底是商量好不接着往下念,第二天才跟孩子们宣布。
禾儿很是震惊说:“怎么,读完大学都不算完吗?”
别看她天天跟打鸡血似的复习,其实心里也觉得读书挺辛苦的,只盼着早早能工作,就算解放。
按这样算,母女俩对读书的想法都挺功利的,家里恐怕只有苗苗是真心为想上大学在努力。
赵秀云跟她解释几句,禾儿越发惶恐起来说:“那这样要读到几岁才算完?”
“读到老,学到老。”
现在多少人到中年还在轰轰烈烈上夜大,连方海都琢磨着要不要再去报一个。他之前通过进修拿到高中同等学历,也是被认可的一种,要是再上三年夜大,好歹能有个大专学历。
那就算很不错了,毕竟是从目不识丁到现在,一点一点熬上来的,主要也是家里可见将来会有一串大学生,他自己不想落后太多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