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独处(1 / 2)

独处
进入十二月, 震旦为这一批公费留学生举办欢送会,在学校大礼堂。
赵秀云做为校报总编, 又是本场晚会的负责人之一, 有张门票。
正赶上是周三下午,方海能排休,索性来看热闹。
他们一家只要是能买到门票的, 甭管什么京剧、话剧、相声, 一个月总要去看好几场,觉得比看电视有意思。
大礼堂建于建校初, 条件其实不能算太好, 木制地板踩一下吱吱呀呀响, 还没开场的灯光有些昏暗, 演出者和工作人员来来往往, 方海穿梭其中, 找到了自家媳妇。
设备简陋,排练的、说话的、吵架的,声音乱成一团, 说话全靠扯嗓子。
赵秀云喊得都快哑了, 火气也上来, 被人拍肩膀, 心想谁呀这是, 回头那下都有些不耐烦,等看清是谁, 几乎是雪山消融。
谁被区别对待, 都会高兴。
方海略提高声音问道:“吃饭了没?”
赵秀云哪里顾得上, 轻轻摇头,听见有人喊她, 招呼都来不及打就跑。
方海寻思还有点时间,干脆去食堂买点吃的。不过学校食堂有补贴,本校师生凭饭票用餐,每个月定量供应。
他也不好意思跟人换,索性绕远路去校外小饭馆买。
几所大学其实都离得很近,催生了一条热闹繁华的街,现在当然都是国营店,什么都有。
方海买了两个肉饼,油纸拿着就能吃,现在大鱼大肉估计媳妇也没空吃。
新鲜出炉的,到手烫得很,这天气正正好。
怕凉得快,他回大礼堂的时候抄了条近路。
说是路,也不能算,是他执行任务时的本能,不管到哪里都会把地形记下来,脑海里规划出最近的路线。
来过学校几次,他已经知道翻过宿舍楼和工科楼中间那道墙,是最快的直线。
也就是他这身手,轻轻一跃过去,准确地和几个抽烟的男人面面相觑。
躲在这抽烟的几个人也发愣,左看右看,目光停留在墙上,寻思是从这从天而降的吗?
双方多少有点尴尬,方海有一种当年刚入伍,犯错被班长逮到的感觉,嘴角抽抽说:“打扰了,打扰了。”
说完有点落荒而逃的架势,撒开腿就跑。
比预想里更快到大礼堂。
赵秀云正翻箱倒柜找衣服,有些发脾气说着:“反复强调过,后台很乱,演员们要看好自己的东西,这么大一件衣服也能塞不见吗!”
这明摆着添乱吗?和走到高考考场的时候说忘记带笔有什么两样。
方海站在边上等他们忙完,才过去说:“吃点东西吧。”
后台连空气都逼仄,赵秀云忙起来不觉得饿,松口气的时候迟来的觉得,真是瞌睡有人送枕头,她赶快说:“饿死我了。”
两个饼三两口就没,方海还给用水壶装了一壶汤,两个人在布幕后面说话。
他趁着人吃东西的功夫说刚刚的事情,不好意思挠挠头说:“好像把人吓到了。”
试想想,一个人忽然出现在眼前,可不吓坏了。
赵秀云好笑道:“你多大的人了,还翻墙,以为自己是小年轻吗?”
方海倒是说:“我不年轻,也比那些年轻人身体好。”
这话倒是真的,有时候搬搬抬抬,几位男同志都指望不上,赵秀云都得自己撸袖子上,就想着在家多久没干过这种大力气活。
干得少,就退化,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过托锻炼的福,身体倒是越来越健康。
她不甚在意拂去男人后肩处的灰尘说:“快开始了,你找地方坐吧。”
学生们的生活都很简单,有点新鲜事挤着看,门票是入场,除了前排都没有座位号,先到先得。
方海到得早,坐在正中间。
他其实特别爱看人表演节目,毕竟平常没什么娱乐活动,早年在部队的时候,更是哪次说有文工团的人下来,头天夜里都高兴得睡不着。
连诗朗诵,他都看得津津有味。
赵秀云时不时到舞台旁边看看情况,能看到他专注的侧脸,心里好笑,跟同学借相机把这一幕拍下来,心念一动,家里好像没什么单人照。
一张照片里,几个人都是那么多钱,夫妻俩拍过,孩子单独拍过,好像他们俩从没想给自己拍过。
说不出来的,在晚会结束后,她提议道:“绕到西园去吧,我给你拍张照。”
无缘无故的,方海问:“为什么?”
要是有用的话,也应该去照相馆拍证件照。
“就是忽然想起来,家里好像没有一张你的照片。”
方海自己拍过照的时候寥寥可数,想起来说:“有啊,那次去北京接受表彰,不是带回来一张单人照。”
掐指一算,也有三年了。
赵秀云侧头看他说:“让你拍你就拍。”
方海也是心疼胶卷,不过没再说话,难得一个人站在镜头里,有些不自在问道:“这样可以吗?”
西园有一尊伟人雕像,下面还有“震旦大学”四个字,几乎所有学子拍照首选都是这儿,他们在这也不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