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走亲(1 / 2)

走亲
方芳夫妇在第二天举家来访, 特产大包小包,其中很大一部, 是成高知道他们要来沪市, 让带过来的。
说起外甥,赵秀云总要多说一句道:“这孩子,给你们添麻烦了。”
别说是麻烦, 就是炸弹方芳都会千里迢迢带过来, 说:“也没什么,他自己送到火车站的, 我们带上车就行。”
又说:“哥俩扛过来的, 哦, 还让我跟你说, 老二报上名了, 今年一定会高考。”
就这事, 赵秀云最近也是挂心,二外甥成天本来都在工作了,不过他成绩好, 不考可惜, 可孩子想给哥哥帮忙分担, 说是报名, 其实没报, 差点没把全家气死。
她松口气说:“报上就行。”
得亏是年纪小,要是再大一点, 连机会都没有。
方芳知道她担心, 说:“我看打得不轻, 脸都是巴掌印。”
打人不打脸,那得是多生气, 就是赵秀云都想回家把他打一顿,要是考不上的就算,分明能考,才叫辜负长辈。
两个人说着老家事,陈辉明时不时还能插两句,方海一概不知,眼睛看几个孩子。
禾儿把玩具都摆出来,带着弟弟妹妹们玩。
陈惟六岁,陈悦四岁,父母教养得不错,都很乖巧,玩一会就熟稔起来,扯着嗓子叫。
天花板都快被掀翻,赵秀云头疼地捂耳朵,说:“方芳,你到楼上帮我看个东西吧。”
看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姑嫂俩的私房话。
方芳果然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地方太小了,辉明大哥家的两个孩子,二哥家两个,小叔子夫妻带孩子,还有他刚回城的姐姐姐夫带孩子,加公婆,再加我们,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这得有多少人,赵秀云昨天算得一点都不差,是有十七个人住,哪怕方芳夫妻以后住学校宿舍,多两个孩子也是十九个,
她问:“楼上阁楼是很大吗?我怎么也想不出要怎么住。”
“不大,就是孩子年纪小,爷爷奶奶带着,反正都睡上下床。”
“那也挤啊。”
“可不是,他二嫂昨天晚上也来了,劝我还是住到自己嫂子家方便。”
说实在的,这种客气话,赵秀云是一定会说的,不过留人住几天没问题,可要是长住,她也不是很愿意。
好在方芳很快说:“老陈家的孙子孙女,薅方家没完了是怎么的,她不让住,我偏要。她男人的工作原来还是我婆婆的……”
陈家的故事长啊,赵秀云听得津津有味,可惜没带瓜子上来。
楼上的气氛好,楼下就一般。
方海一直对陈辉明不大满意,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他一个文弱书生,这些年全靠自家妹妹撑着家里,哪个做哥哥的能愿意?
陈辉明几次搭话,都觉得舅兄今天有点阴阳怪气,不得不放弃,看禾儿在解九连环,说:“姑父弄给你看。”
这儿一下,那儿一下就开了。
显摆给谁看啊,方海“嗤”一声,说:“孩子上学的事办好了吗?”
陈辉明还没反应过来是在跟自己说话,说:“我大哥在国棉三厂,可以先给孩子上厂里的育红班。”
这种属于职工福利,他大哥也是费不少功夫才办成的。
方海觉得不对,问:“陈惟不是上小学了吗?”
提起这个,陈辉明也有些叹气,说:“是,不过厂办小学还进不了,我们也想着从老家来会跟不上,就再等等。”
这下方海总算找到机会骂他了,说:“进不了不会说吗?‘留级生、炒花生’,你以为自己想得挺好的,等着孩子上学被人笑吧。”
这还是禾儿跟爸爸说的,不管是为什么原因,只要留过级的孩子,一准会被同学笑话,本来就是外地来的,不被排挤可能吗?
陈辉明还真没想过这个,他心底也没觉得自家孩子会被当外地人,现在被点出,只能为难道:“今年回城的人太多了,学校说收不了。”
就他所知,从去年恢复高考开始,已经不少人拖家带口回,街道现在卡得死,他们家也没什么能人,只能再拖拖。
方海一直在家属院,对这些不是很了解,但说:“我们刚给苗苗办的转学,让陈惟也去念第二小学。”
是托他一位战友的媳妇,再送一个孩子没多大问题,就是人情而已。
陈辉明更加为难了,说:“离得太远,没人送他来。”
他爸妈家里为啥那么多孩子,不就是老两口没工作,专门带孙子孙女们,都在家附近的小学上课,怎么可能让他们专门送陈惟来。
方海哽一下,说:“纺织厂小学是吧?”
“是。”
“那学校不好。”
为孩子上学,媳妇把市里的所有学校摸得一清二楚,方海现在是什么都知道,说:“第二小学好。”
陈辉明能不知道吗,但他们夫妻的学校都不在家附近,孩子只能交给父母,人家能给带已经不错,还能要求什么。
他说:“真没办法。”
啧,方海也不苛求,脑子开始转,说:“那就纺织厂吧,我回头问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