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电视(1 / 2)

电视
房子, 暂时是买不起。
电视,肯定是绰绰有余。
北京牌12寸黑白电视, 一台要一千二。
赵秀云给钱的时候心疼得很, 咬咬牙还是递出去,其实这笔钱已经攒下很久,是那回从老家拿回来的。
她也跟孩子们说好很久要买, 只是苦于没有票。
方海用绳子把箱子再扎牢一点, 伸手去拎,还别说, 铁制品, 死沉死沉的。
赵秀云都不能帮他扶着点, 她得看着几个孩子。
大的几个还好, 福子自己往返于市区和家属院都有好几次, 小的她一手一个拽得紧紧的, 在车上也不放松。
箱子上印着电视,谁都图新鲜,打听的乘客络绎不绝。
赵秀云应接不暇, 疲惫地说:“早知道等后勤有车再来买了。”
后勤的车可以借, 自己出油费就行, 不过这阵子用别的人多, 排到他们得有一阵。
方海寻思电视自己拎还是拎得动的, 一家人这才出门。
这会后悔没带块布,好把电视给挡一挡。
这才是开始, 打进家属院, 就热闹纷呈。
家里乌泱泱全是来看热闹的人, 方海挪个天线,有几十号人给他指挥。
频道少, 七点放新闻,人家都带着凳子来看。也算这时候的惯例,谁家买电视,一准街坊邻居都来看。
播完新闻有时候是电影,有时候是样板戏,得热闹到九点半。
客人一走,几个孩子全被赶上床,赵秀云把垃圾收一收,地板拖一拖。
方海把客厅中间的桌子挪回来,说:“不会天天来吧?”
赵秀云摆摆头说:“不会,顶多来几天,院里没有这规矩。”
家属院有电视的不光他们家,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其实其他的还好,方海也不是小气,就是说:“天天来的话,不到点也不好意思赶客。”
可是家里睡得早啊,要是天天到九点半,孩子哪里起得来。
赵秀云说:“是啊,我都困了。”
电视再好看,那也得早起啊。
每天六点多就得起来做早饭,不早点睡能行吗。
方海是愁自己那点睡前生活,把布拧干擦一遍桌子说:“你先睡吧,我来弄。”
人多,脚印瓜子皮的,哦还有烟味,光收拾就得好一会。
方海再次叹口气说:“天天来是真不行。”
赵秀云也这么觉得,给电视盖上一块斜纹的粉布,说:“睡吧。”
都累一天了。
方海现在也不是天天馋,七天里还能忍个三四天,老中医说的。
赵秀云暂时没觉得有什么用出来,倒是这阵子伙食水平好,有点用。
也不知道是谁先起头的,大路上忽然出现个小菜场,一开始只有那么两个人试探,现在已经发展到十来户,鸡鸭鹅都有在卖,不过都是天不亮就收摊。
赵秀云悄悄嘀咕说:“原来公社革、委会几个头头都下来了,领导班子这会一团乱,哪还有人顾得上他们。”
这阵子这样那样落马的人不少,报纸广播天天都有,各地的风气都在松动,沪市向来走在全国第一步。
赵秀云敏锐觉得很多事都会不一样,躺在床上忽然说:“咱们家现在还有两千一百二十三块九。”
她虽然没升职,工资涨过一次,现在是四十一,方海升13级以后是每个月一百五十九,也就是说正好两百块。
公社国营饭店点个小炒肉也才五毛钱,一家子要想天天下馆子都行,还是家里人口少,花费虽然大,每个月最少攒一百。
攒一阵子,就添个大件,不过家里已经没什么要买的了。
赵秀云现在的新目标是买房子,说:“现在一整栋的小洋房我估计都没怎么有人在卖,有的人太少,咱们攒够钱还得费功夫打听,万一先有房子钱不够,就太冤枉了。”
方海觉得她说的向来有道理,问:“得攒多少钱啊?”
赵秀云打听过几句,说:“带院子,上下七八十平的那种,大概就六千。”
七八十平可就宽敞了,一家四口能住。
方海又念叨他乡下那几间房,说:“要是没寄钱回去,现在不就够了。”
打寄回去的钱少,老家的抱怨愈发多起来,他本来看在那点情分上不想计较,现在是越想越气。
赵秀云说:“当时白纸黑字都写好了。”
她那会是不情愿,可男人还有点兄弟情在,她是绝不会愿意做坏人的。
方海只气自己不够狠,咬咬牙说:“就当我没过兄弟。”
老方家兄弟六个,小时候也是大队一霸,乡下就看谁家男丁多,气势就足。
不像赵家,一个姑娘接一个姑娘生,没少叫人看笑话。
赵秀云又想起件事来,说:“当初嫁给你是我大姐拍板的,我妈其实老不乐意。”
丈母娘有啥不乐意的?收彩礼的时候可没看出来。
方海竖起耳朵听。
赵秀云现在想起来还好笑,说:“我四姐跟你同岁,你们生日差不多,我妈说有天你妈抱着你打我们家门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