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念头(1 / 2)

念头
百货大楼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全是人, 赵秀云从门口路过,探头看一眼说:“晚点再来吧。”
那么大一台电视, 拎手上还不够累的, 她今天受人所托,还有事情要办,没办法一大早带着走。
福子想带着禾儿他们去找小麦, 赵秀云不太放心, 还是把人都送到校门口,仔仔细细交代过, 只带着两个小的走。
她给苗苗和白若云一人买一串糖葫芦, 顺着巷子找到平安里街道办事处。
这一片都是老洋房, 要么分给各单位做办公室, 要么分给职工做宿舍。
李老爷子的平安里17号, 是后一种。里里外外被隔成几十户人家的居所, 街道干事一听他们的要求就打官腔说:“退肯定是要退的,但我们也需要时间安置原来的住户。”
听上去是合理,赵秀云问:“那大概什么时候可以安置好?”
她也好抽出时间来帮老爷子打扫。
“这可说不定了, 城里住房紧张嘛。”
问百八十遍, 都是说不好, 赵秀云头疼得很, 说:“只怕有得折腾。”
但这是头一回, 她也不是屋主,没办法太强硬, 只能从办事处出来, 有些悻悻说:“看来福子他们只能先住老房子。”
那边的环境和这边不能相提并论, 一小间房住两个人也就罢,还用做客厅、厨房和餐厅, 哪里适合养身体。
赵秀云又踌躇起来,福子再能干也是个孩子,老的老、小的小,住一块总是让人不放心。
她说:“要不等过完暑假,再让福子他们搬回来吧。”
方海是无所谓,但是说:“老爷子愿意吗?”
打住到家属院,连门都不出,也避讳女眷,一点也不自在。
要是愿意的话,也不会这么急着要搬。
赵秀云把地契、介绍信又收好,找了个路边的水龙头,借水给孩子擦脸。
苗苗吃糖葫芦吃得满嘴都是,连手都是黏黏的,被妈妈搓得“啊啊”叫。
白若云仰着脸说:“赵阿姨,我很干净的。”
其实小脸上一道一道,也被赵秀云揪过来。
两个孩子一般大,有位老太太端坐路边问:“双胞胎啊这是?”
赵秀云有时候懒得解释,就会说:“是啊。”
倒也不是撒谎,就是觉得没必要跟生人说那么多。
她应完牵着孩子要走,老太太又说:“你们来租房的是吧?”
街道办事处和房管所一般是连在一起的,除了些老居民,房子都是分的,城里住房紧,五六口人挤一间房比比皆是。
租房的人也不少,实在是挤,都得通过房管所。
老太太是打量他们从街道出来,以为是小年轻想搬出来住,指点他们说:“现在房子不好租,你们要有钱啊,拐过去太平里,那边22号院2楼想卖的。”
太平里那边也都是石库门的老房子,赵秀云没这个念头,大家都是分房子住,哪有自己买房的。
笑笑说:“哪买得起啊。”
老太太挥着蒲扇说:“我看你们也不差钱,那边一间屋,八百就能卖。”
也就是看他们穿得不错,不然她还不搭腔呢。
赵秀云兜里那点钱都打算用来买电视,再说了,她放着家属院三间房不住,跑去买房子做什么。
她说:“哪有钱啊。”
本来也就是生人搭个话,谁知老太太撇撇嘴说:“看你们也买不起,浪费我时间。”
什么意思啊,赵秀云这脾气。
她“哈”一声说:“你有钱,有本事别卖。”
不是自家的房子,哪里至于这么卖力吆喝。
老太太果然哽住,嘟嘟囔囔说些什么“乡下人”的话。
赵秀云是懒得理会,得亏是她年纪大,不然没完。
家属院的人五湖四海,本地人更稀罕,平常相处还好一些,公社职工院的人看他们都可是一帮外地人。
小孩子之间的排挤厉害,没少为这个吵架。
方海不好意思说老人家什么,走出几步才说:“不就是八百吗?谁没有啊。”
他自觉混得还行,男人都有自尊心,说真的,他现在每个月挣一百五,一年就能攒一千多,媳妇被下面子,比他自己更难受。
赵秀云真没觉得有什么,外头奇怪的人可不少,她说:“那是,我男人工资高呢。”
方海的不舒服烟消云散,说:“我以后一定给你挣钱买大房子。”
赵秀云好笑道:“现在哪有大房子可以买?”
大部分房子都是公家的,哪怕有也是那几间小房,再说了。
“咱们住家属院,买房子做什么?”
三间房,多少人盼都盼不到的好事,也就是军属待遇好,看看这街头巷尾。
方海想也是,可惜地说:“老家盖的五间房,就结婚住过。”
当时他也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掏这个钱,但是衣锦还乡的人怎么能不盖房。
赵秀云也没怎么住过,不过给小姑子住也挺好的,她说:“方芳前两天寄了一大包蘑菇干来。”
老家山多,野货多,春雨下一场,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