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虞婳玉>其他类型>重生:我的80年代> 第689章 又欠一个亿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89章 又欠一个亿(2 / 3)

众大佬们,人均表情呆滞,都有些懵逼。

“不是,李经理你等等,你们一下要建这么多工厂?”

“是的,这是一整个产业园项目,任何一个工厂都无比重要,缺一不可。”

“有些工厂和传呼机不沾边吧?”

“不,实际上都沾边,传呼机的核心是芯片,芯片有多么难造,相信在座的各位都了解。”

我们不了解!

但我们不说。

大佬们一脸悻悻,有人开口问:“有这必要吗?太难制造的东西,你们可以采购嘛,为了造一个小小的传呼机芯片,特意弄出一整条芯片产业链?”

李建昆摇摇头回话道:“华电的目标,可不局限于一款传呼机产品。”

“但是这其中很多工厂,一时半会儿见不到收益对吧?”

“嗯,芯片没那么好搞,比如说光刻机、光刻胶等,这些都需要研发,有些我们有些成果,有些还是一片空白,但既然致力于发展这条产业链,硬件设施上肯定要先备好。”

“你们做过预算吗,大概要多大面积的土地?”

“一千亩。”

众大佬:“!!!”

“李经理,你知道一千亩是什么概念吗?”

“当然,相当于九十三个国际标准的足球场那么大。”

众大佬:“……”

会议室里霎时间窃窃私语一片,大佬们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

特区的土地本就不多,同时又是他们最能聚财的工具,均出整整一千亩去搞一个产业园,而其中多半工厂短时间并不能见到收益,未来能不能见到还不一定……

这使得大佬们都犯愁了。

“拥有芯片产业链的国家并不多,类似的公司也屈指可数,但每一个报出来,都是闻名世界的,比如德州仪器、英特尔,IBM等,各位可以去了解一下它们的每年收入。这条产业链一旦搞成,将是一棵源源不断冒金叶子的摇钱树。”

李建昆顿了顿,眼神扫视过一众大佬们,很认真地说道:

“同时某个国家如果拥有芯片产业链,其对整体科技水平的推动和影响力,其价值更是难以估量,未来的高端电子产品,没有任何一件离得开芯片。巴统对咱们进行的技术封锁,许多项目都与芯片有关。”

这也正是李建昆仍然打算在特区的合资公司下面,继续发展芯片事业的主要原因。

否则如果捯饬其他生意,他完全可以采取赚钱更多的、八零年代格外流行的方式——挂靠,用他自己的名义。

因为这份事业,他已经捋得很清楚:离开国家的支持,几乎干不成。

它必须集中全国最顶尖的科研人员,且倾举国之力提供原材料和相关配套。

他也清楚眼前这些大佬们,现在很难明白发展芯片的深远意义,所以才要以上课的形式,一点点地尽量让他们理解到一些。

“问题是,你们有把握搞成功吗?”有大佬蹙眉问。

“没有信心的话,难道我们这么大的投入是过家家吗?”李建昆反问。

“你们打算投多少钱?”

“产业园建好,花费肯定过亿,后期……无限投资,直到成功。”

大佬们皆是倒吸一口凉气,无限投资?无底洞的投资呗?

真敢呐!

不过倒也体现出对方无与伦比的信心。

“特区要付出的只是地皮而已,诸位再想想我们的付出。而今后这条芯片产业链,我们是各占一半的。”

李建昆的这句话,倒是杀伤力十足。

拿一千亩地,去换“半条芯片产业链”(不带管理权),显然无比划算。当然,前提是成功的话。

但人家这架势,显然也不是闹着玩的,比他们区里更想成功。

现在的问题是:赌不赌?

李建昆也不催促他们,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考虑。特区的事情特区说了算,这是当下的行政格局,这个问题并不复杂,眼前这群大佬就能一言而定。

良久,讨论的声音逐渐散去。

“这样吧,李经理,我们也不清楚你们华电公司到底有多大实力,既然你们这么有信心,我们也愿意相信你们,但在这之前,请给我们吃一颗定心丸。

“你说前期投资产业园需要上亿资金,那么好,请你们先筹集一亿港币现金,打到合资公司在南洋银行的户头上,钱到账,我们签合同。怎么样?”

李建昆咧嘴一笑:“可以。”

“那先这样。”

大佬们纷纷起身,准备离开,然而不等第一个人走到门口,李建昆上前拦下说:“各位不用走,稍等片刻,我去打个电话。”

众大佬:“?”

李建昆露出人畜无害的笑容:“钱会很快到账。而且我马上要回老家过年,咱们还是趁着今天把这事谈好吧。”

“今天?”

“一亿港币今天能到账?”

李建昆点点头,不理会他们的一惊一乍,吩咐季美仙招待好他们后,自顾自走出房门。

大约一个小时后,一部红色转轮座机电话,合着电话线,被牵进会议室。

“你们可以打电话到银行确认。”李建昆指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