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虞婳玉>玄幻魔法>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托付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托付(1 / 2)

曹操想到自己这两个儿子,心内越发烦躁,不管曹植曹丕将来成就如何,即使他们能成长起来,但对眼前的局势来说,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小了,曹营现在需要的是能马上主事的!

曹操因为年轻时候专心仕途,所以子嗣并不兴旺,能有曹昂这一个各方面都挑不出毛病的儿子,已经是谢天谢地了,本以为将其带在身边很安全,没想到宛城一战,曹昂曹安民战死,曹操也差点身死,可谓是曹操争夺天下以来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

曹操每每想起,就恨不得杀袁熙而后快,当然,曹操知道袁熙对于自己也是一样,自己覆灭了袁氏,害死了袁绍,袁熙也想着彻底击败自己报仇雪恨吧?

曹氏未来会不会失败,亦未可知,曹操不敢输,也输不起,他只能强打十二分精神,和袁熙斗下去,直到分出胜负的一天。

然而现在看起来,他的身体快要先支撑不住了,曹操不敢想象自己死后,曹氏如何对付袁熙这种对手,加上刘备和其他曹氏仇敌,所以现在自己不能倒下,也决不能倒下!

他开始书写一份份密令,调遣冀州兖州豫州司隶的兵力,既然凶虎来年想要图谋自己,那自己便提前做好应对,必要时会先下手为强!

日子一天天过去,眼看深秋堪尽,冬日将至,天下战事稀少,渐渐进入了暂时的平静期。

袁熙这边,正在蓟城外面的军营里面,巡视赵云等人练兵。

眼前这批新兵,是高顺在并州招收训练的,成分颇为复杂,汉人,匈奴,鲜卑,羌人都有。

因为气候恶劣,幽并民风彪悍,养成了崇尚武力的习气,在北地这种胡汉杂居,食物有限的条件下,想要生存下去,只有比别人更强,才能争取到活下去的更好的机会。

幽并士兵从小便是从这种环境下长大,也导致他们天生就比中原和江东兵能打,当然后世江南也有这种例子,便是戚继光招收的义乌兵,因为当地穷困,村民天天械斗,极为死硬,所以战斗起来也是悍不畏死。

在乱世之中,安逸富裕的地方,是产生不出战力高的士兵的,这也是为什么徐州荆州这些地方,能拿出手的强兵很少,能打的兵大部分都是出身于贫困百姓和盗贼,江东也是依靠山越地区的丹阳兵撑门面。

而袁熙势力这边,幽州天生便是个极好的士兵产地,但这几年来,随着幽州整体生活环境的改善,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个副作用。

幽州核心地区的百姓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从事农业商业,以及手工业的人大大增多,他们依靠幽州发达工具技术改良带来的红利,只要努力干活,就足够能养活一家人。

而先前的诸侯征伐时,平民百姓想要独力养活一家人,只有从军卖命才能达到,如今能在稳定安群的环境下,就能赚取差不多的生活费用,那还为什么要从军?

于是幽州兵的数目,随着生活改善而逐年减少,袁熙知道这是大势所趋,所以也并没有刻意去阻止或改变这种现象。

他的应对之策,一是相应提高兵士俸禄,另一方面,就是从边地贫瘠之处,寻找合适的兵员。

毕竟乱世不缺想要投戎从军,改变自己和家族命运的底层百姓,袁熙占据了并州后,这两年便以并州兵为主体,招纳新兵。

并州兵虽然身体素质不错,但因为并州长期处于各族冲突的中心,兵士们都桀骜不驯,极为难管,对此袁熙想出的办法,便是逐级练兵。

坐镇并州的高顺在征兵后,先用陷阵营兵士的手段训练新兵,打磨其锐气半年后,便让其再到蓟城轮训。

蓟城这边训练新兵们的是沮授赵云等人,他们的手段虽然比高顺柔和一些,但训练的重心,便从训练武力转到教化上。

教化包括知识文字和劳动,前者是让兵士具备基本的战术素质,训练出来的兵士,都要做到理解上面传达下来的命令和作战意图,并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这样训练出来的士兵,都至少具备伍长甚至什长以上的素质,而不是傻乎乎只知道执行命令的大头兵。

这样的做法,虽然时间金钱花费很大,但是好处也非常多。

一是能够在队伍遭遇硬仗,损失加大,什伍长战死的时候,还有其他人能够顶上。

二是临时征发兵员,扩充兵士数目时候,也有足够的下级军官去带领新兵执行命令,而不是一盘散沙的扔在战场上,让新兵自生自灭不说,往往还会起到负面作用。

所以袁熙的兵士看着不多,却能够应对很多突发情况,就像上次击败孙权的合肥之战,袁熙收编了上万投降的江东山越兵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整编,之后再防守被曹军攻打的寿春时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而知识教化之外,更重要的是劳动教化,让兵士参与和当地百姓的劳动,同吃同住。

最开始袁熙推广这套做法的时候,麾下很多将领也是不理解,但如此推行了两年后,将领们慢慢发现了其中奥妙。

袁熙军的这些兵士,绝大部分出身于下层劳苦百姓,这样的人太平时节还好,但乱世若是不加引导,为了生存便会突破底线,做出伤害其他底层百姓的事情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