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虞婳玉>其他类型>快穿之三千世界> 第十八章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1 / 2)

她不急,有的是人急。

沉寂了许久的后宫仿佛一瞬间被太子回宫这颗石子震起了涟漪,各宫的姬人,认识的不认识的,礼物和帖子如同雪花一般,似是不将玉堂殿淹没不罢休。

“夫人,这些东西可怎么办?”碧儿快急哭了,她虽然没什么见识却也知道树大招风,齐玉也叮嘱过她不许随意收礼。

可架不住人家话都不说一句,放下东西就跑!

齐玉懒洋洋的,眼皮子一掀,“着人来翻检下有没有什么不对的东西;金银之类便送往陛下那里,就说后宫诸姬愿为国分忧,请我将这些赠与国库,以备国朝之需。”

“若是有些问题的,全部毁了。”

碧儿领命去了。

齐玉捏着一支做工精细的钗子沉眉思索。钗子是鸾凤形状,从前栗姬的爱物。

刘荣归宫。长安城中这场戏,接下来又待如何?

午时已过,未时将至。长乐宫却有位不速之客。

王氏手捧佛经,在殿前头跪着。

秋天的日头不算浅淡,王娡却已跪了半个时辰。廊下有宫人暗暗心惊,王氏这是何苦?

细碎的脚步声从外头传来,越来越近。窦太后伸手扶上大长秋的手。

“王氏还跪着?”

从外而来的宫人答道:“是。”

窦太后缓缓起身,“宣她进来。”

窦太后不喜王娡,但她心里有自己的打算。或许,王氏这次来求见,正是为了她心中有所猜测的那件事

窦太后是个政治家。只要于目标有利,必要的时候,牺牲一些个人的喜恶是值得的。

——从匈奴侵扰西北的消息传来开始,王娡就在谋划着一件事。

听到前方宫人的脚步声越发近了,王娡心头一喜,随即放心的软倒在地。

引来宫人一阵惊呼:“来人——”

————————————————————————————————————————

宣室殿。

刘启眉头紧锁,撂下笔,一脸躁郁。

匈奴蛮夷,欺人太甚——

满案几的奏章写的全是和亲!

泱泱大汉,几无人乎?

他作为一国皇帝,还要用女儿去换取和平。

每每想到自己那些和亲去的姑母姐妹和女儿,都深感惭愧。

刘启心中暗下决心,早晚有一天,他要让汉家公主不必远嫁异邦,边境安宁,无人敢犯。

赵侍人极有眼色,为刘启奉上汤饮。

汤水温热,恰好刘启耽搁到此时也未曾用膳,送上的正是时候。

就听殿前通传道,太子回宫,前来拜见陛下。

刘启将碗盅一放,大喜,“快快通传!”一旁的赵侍人也是一脸喜色:宫中前日出了巫蛊一事,若是今日能看见太子平安无事,真是再好不过了。

“扶朕起身。”刘启出言唤道。他身子不好,久坐之下疲乏无力,赵侍人又一时高兴,竟是忘了察言观色。

赵侍人急忙使力,口中称罪:“都是奴婢的罪过,一听见太子殿下来见,竟是得意忘了形了。”

刘启也不恼,“你有这份心,已是很好。朕这几日未见荣儿,担忧得很。”

刘荣在殿外,敛眉沉静等待着君父的召唤。盯着眼前宫殿的台阶,忽然就想起燕回。

踏踏的脚步声,是有人小步跑来的声音:“殿下,陛下召您!”

内监唤回刘荣的思绪。他整整衣袖,随着那侍人踏上台阶。

最后一级台阶踩在脚底,刘荣忽然心有所感,回身向自己方才等待的地方望去。

“荣儿!”刘荣回头,就见刘启扶着赵侍人,也将将走出殿门,正唤他进去。

就像一个期盼长子归家的寻常父亲,亲自出门相迎。

刘启就看见让自己为之骄傲的长子脸上现出笑容,那是见了父亲的尊敬与仰慕。

刘荣随即就要行君臣礼。

“你我父子,何须多礼。”刘启要拦下长子的行礼,往常一定要坚持礼不可废的儿子今日却一反常态,顺着自己便起身了。

惊讶之余,刘启还是有些高兴的。

有哪个父亲会不高兴孩子的亲近呢?更何况是他最为宠爱,寄予厚望的长子,他百年后的继承者。

刘荣起身后便扶住刘启的手,赵侍人极有眼色退后半步不打扰父子相处。

二人相携便进了宣室殿。

父子就坐。趁这个时候,赵侍人朝自己徒弟使了个眼色,示意将早已准备好的膳食端上。

“陛下操劳国事,午膳也没来得及用。恰好太子殿下归宫,您就用些?”

刘启笑骂道:“你这老奴,时机倒是看得准!”倒是未曾见怪。

赵侍人心下松一口气。他们这些做下人的,不好多劝,今日幸好殿下回来赶上,否则陛下只怕要到晚膳时间还饿着。

“荣儿今日可用过了?”

“路途繁忙,尚未用饭。”

刘启看看饭食,再打量下自己貌似清减了许多的儿子,略一思索。

“荣儿,你来。”

刘荣抬头看向主位,发现竟是叫自己坐过去。

“惊讶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