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虞婳玉>历史军事>盘点历史,昏君社死> 第 80 章 贞观之治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80 章 贞观之治(2 / 3)

十室就空的大汉江山……汉武帝刘彻跃跃欲试的心,暂时冷静了下来。

他陷入沉思,抓住了当下的重点:“……果然还是要进一步发展国力啊!”

通过仙人剧透看到了那么多后世的光景,对他来说也不是一点帮助都没有的。无论是后世的治政之策,还是在画面中出现过的某些产粮之地,抑或者后世的粮种……总之不管有用没用的信息都被他派人记了下来。

至于哪些后世之物事能够应用到大汉,那就是大臣们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他这个皇帝只需要督促大臣们认真干活,想尽办法借鉴后世经验提升大汉国力。

相信在他的鞭策下,臣下必能有所得。

天下最大的甲方·汉武帝刘彻如此想道。

与此同时,大汉群臣突然感觉全身一凉。

他们抬头便对上了大汉天子热切的眼神。

一瞬间,有些人都开始在心里想遗书了。

而贞观年间的大唐天子李世民已经大开宴席,和一群大臣载歌载舞起来。

——一开心就摆宴,一起跳舞一起嗨!

【自古以来,开疆拓土总免不了与穷兵黩武划上等号,秦始皇如此,汉武帝也如此,青史之上都逃不了一个暴君之名。】

【而唐太宗李世民却偏偏是一个例外。】

【开疆拓土的同时,他兴修水利,治理民生,为大唐起义以来的战死者立寺,毁当年高丽击败隋朝而建成的京观,收敛征辽的大隋将士之骸骨,为其祭祀下葬,放数千宫人归家自行嫁娶,出私库赎回自隋末乱世以来流落突厥为奴的百姓,于是死者得以安息于九幽,生者得以安养于大地。】

【与此同时,唐太宗李世民与民休息,宽减刑律,慎用死刑,整顿府兵制,减少官吏数量,改变民少吏多的现状……通过他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整顿,使得天下从隋末江山凋敝的低谷中走出,焕发出勃勃生机,并向崭新的高峰前进。】

【他从谏如流,多次下诏令大臣们不可盲目顺从皇帝的旨意,要敢于指出皇帝的错误,如此才能君臣同心协力共造大唐!】

【他爱民如子,以“君舟民水”为基础的“民本”思想在唐太宗的时代熠熠生辉,从此天子的天命来自于天下百姓的拥戴。】

【而身为天子的他即便坐上了天下至尊之位,依旧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一个决策错误就让大唐走向不可挽回的余地,不仅定期召集五品以上的官员了解民间疾苦,悉心交谈政策得失,更是克制欲望,“三省吾身”,不惜将部分皇权下放出去——】

水镜之中,长长的卷轴从上到下铺展开来,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执起毛笔,于是一行又一行龙飞凤舞的字迹出现在卷轴上。

众人耳边似乎响起那位唐太宗慎重的声音,看见曾经张扬到无所顾忌的少年将军不知不觉已变成一位深思熟虑、心怀万民的帝王,看见他与群臣齐聚,商讨天下之事的身影——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今天下安危,系之于朕,故日慎一日,虽休勿休。”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之下,短短二十年左右,大唐天下便从贞观初年的“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骚然”,变成了“无论出行还是经商,都不必担心盗贼横行,各地牢狱常常是空的,牛马放牧于野不必看管,家家户户夜不闭户,一斗米才卖两三文钱,外出之人无论从京城到岭南岭西,还是从山东到海边,都不必提前带上粮食,可以直接在沿途获得”的治世!】

【于是“贞观”也成为了历史上一个传奇的年号——它象征着武功与文治的极致辉煌,象征着盛世大唐腾飞的起点!】

水镜中泛开一圈又一圈涟漪,古老的凌烟阁从涟漪中出现,二十四功臣画像宛然。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身为封建帝王的唐太宗仍旧受到旧时代思想的局限,亦有不少为后人诟病之处。】

【最令人诟病的便是他企图分封功臣为世袭刺史,此后代代相袭,还好长孙无忌等人没有糊涂,坚决阻止了他。】

只见水镜之中的长孙无忌等人怎么都不肯接受任命,发出了一番暴言:

“臣等披荆棘以事陛下,今海内宁一,不愿违离,而乃世牧外州

,与迁徙何异。”

看到这里的汉高祖刘邦羡慕哭了。

……什么叫“不肯离开陛下,让他们外放出去世袭刺史对他们来说就是流放”

啊?

……自己手下怎么就没有这种忠臣呢?

当初让韩信打个项羽都非要封齐王才干,怎么就没人抱着他的大腿来一句“我们舍不得离开陛下,不愿意被分封”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