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虞婳玉>历史军事>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第四百二十八章 拨乱世反诸正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二十八章 拨乱世反诸正(2 / 3)

是不需要太深奥,但起码要让他们理解最基本的东西,可以给士兵转述。”

“除了这种培训,我们还需要定期讨论和交流,获取各支部队中,老兵们积累起来的战场经验和技巧。然后,可以在冬营或者轮休的时候,举办短期的补充课程,把这些情况告诉大家。这样,提升技术的效率就能高很多。”

“这样的话……”郭破奴挠挠头:“普通士兵还好,那些百户和留用老兵,一个比一个固执,你准备让谁去教他们?忙得过来么?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同意这个想法……”

“没事,这个本来就是为了‘速成’。”郭康对此倒是不怎么纠结:“我们这伙人,哪能跟人家正经军团比?无论底蕴还是兵源素质,肯定都是跟不上的。既然如此,我们开几个特例,争取尽快达到堪用的水平,大家也没道理反对吧。”

“这倒是……”郭破奴想了想,感觉也确实是这样。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还不在这里,而在于怎么选拔人手,给大家讲道理。”郭康继续说道:“我们的可靠人手还是太少了。罗斯地区这么大,靠现在的人还是远远不够。我们得尽快推行教育,训练出更多有能力的人,才能实现这么宏伟的目标。”

“至于现在,我想到的,是汉武帝的故事。”他告诉郭破奴:“据说,在和匈奴的战争中,汉武帝收养了很多阵亡将士的子孙,作为自己的近卫,称为‘羽林孤儿’。刚才,我看到好几位拼命战斗,最后在我眼前阵亡的人。我想让他们也去学校,接受教育。”

“我记得伊丽莎白太后就在做这种事情。不过她那边都是被遗弃的女童,而且太后好像只注重教大家打架。”郭破奴挠挠头,说:“这样的话……那我们回去就提出申请,让教会开办学校,赞助这些人上学吧。这也算是报答他们的父兄了。”

“我们需要信念坚定,知识也足够丰富的人。”郭康赞同道:“到时候你就知道,这样的军队,在面对蛮族的时候,有多大的优势了。”

“那都太远了。”郭破奴小声嘀咕道:“我倒更希望能尽快有些实证,证明伱这些想法是对的。”

“这还需要将来证明?看过去就知道了。”郭康不以为然:“你看看罗马的军制变化,就能明白了。军队发展的历史,也是兵源逐步向下扩展的历史。”

“最早的军制能追溯到王政时期。国王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制定了基于财产等级的征兵制度。那些最富有的罗马人,要自备战马、兵器和甲胄,因此被称为骑士阶层。他们有18个百人队。”

“在骑士以下,是五个步兵阶级。前三个阶级分别有80、20、20个百人队,负责提供重步兵。第四和第五阶级没有能力准备足够的盔甲,因此提供20和30个百人队的轻步兵。”

“而第五阶级以下的贫民,穷得连最基本的青铜武器都没法准备,因此不在正规士兵的范围内。这部分人也不属于步兵阶级,罗马人把他们叫作‘Proletari’。”

“这个词被用来描述‘无产者’,不过它的原意其实是‘子嗣’。因为在每隔五年,例行进行的财产统计时,这些人根本拿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只能把儿子作为仅有的财产,所以得到了这种名称。”

“同样,他们对于国家仅有的作用,就是繁衍后代,提供人口。战时,无产者阶级会提供一两个百人队,不过他们赤手空拳,没法上战场,只能承担后勤和杂役的工作。基本上,和作战是没有什么关联的。”

“怎么突然开始说这种冷僻的军事史了?”郭破奴疑惑道。

郭康倒觉得,这也不算冷僻。比如Proletari这个专有名词,后来传入汉语,于是有了“普罗大众”这个词汇。虽然看起来像是某种土生土长的成语,但它其实是个罗马词……

“你看看后来的变化,就知道了。”郭康回答道:“随着时代发展,征兵的范围一直在扩大。国家政权的组织能力越来越强,也不需要个人自备武装了。马略、苏拉那个时代,还需要有钱人武装军团,而到了东罗马时期,国家自己组织军队的方式,就定型下来了。这样一来,社会阶层更低的人,也能接受训练,作为主力参战,实际上扩大了兵源的范围,也让国家的战争潜力提升了。”

“当然,还有另一种方式:我们都知道,罗马的骑士阶层战斗力很差,军队主要就是依靠重步兵。所以,国家的军事主力,就是这些财产状况处于中等的人。而且,从罗马到塞里斯,全都能得到这种结论。”

“这样一来,很容易就能想到另一种思路:一个最富裕阶层的人,家产够养得起10个人重步兵;而他的战斗力,肯定不如这十个重步兵——甚至可能一个都不如。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他的家产分割,分给那些更贫穷的阶级,让他们也能成为军事骨干的一员呢?”

“对啊,这就很熟悉了。”郭破奴恍然大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